今天给各位分享口腔修复后提区宽度的知识,其中也会对口腔修复隙卡进行解释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别忘了关注本站,现在开始吧!
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(2)
- 2、嵌体洞缘斜面的宽度一般为
- 3、在石膏模型上制作后堤区时,最宽处的宽度为
- 4、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口腔修复学必背考点
- 5、磨牙修复体邻面接触点的位置应恢复在哪里
- 6、口腔助理医师辅导:无牙颌的分区
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(2)
1、【答案解析】:无牙颌患者确定正中关系位的方法很多,一般归纳为以下三类:哥特式弓描记法、直接咬合法(包括卷舌后舔法、吞咽咬合法、后牙咬合法)和肌监控仪法。
2、正确答案:C 360岁女性,左上578右上678缺失,口腔余牙均健康。合关系正常。
3、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感染来源多为(D)通过标准 医师资格考试的合格线由国家卫生和***生育委员会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确定,并于每年的11-12月间向社会公告。
嵌体洞缘斜面的宽度一般为
【答案】:E 铸造全冠颈部肩台宽度为0.5~0.8mm。功能良好的牙齿,牙周膜间隙的宽度为0.18~0.25mm。嵌体箱状洞型的洞斜面宽5mm。塑料全冠肩台宽度0.5mm。金属烤瓷全冠肩台宽度为0mm。
(2)洞缘有斜面:一般在洞缘牙釉质内预备出45°斜面,斜面宽度约5mm,并可根据验面情况对斜面深度和角度作适当调整。斜面预备的目的是:①去除洞缘无基釉,预防釉质折断。
桩的长度为根长的1/2~1/3,根尖部保留3~5mm 左右,宽度为根管的1/3。3 冠边缘有三种情况,即眼缘之上,眼缘平齐,龈缘下。
【答案】:C 嵌体鸠尾固位形,洞深应在2mm以上,峡部小于鸠尾末端处,宽度一般为拾面宽度的1/2左右,尽量保留牙尖的三角嵴,在耠面发育沟处扩展。无倒凹固位。
并微向方聚合; 洞型边缘应作一定宽度的短斜面; 如后牙面大面积缺损需制作针型高嵌体者, 可适当磨除患牙面及其边缘的牙体组织,使修复体具有一定厚度以建立抗力形。
(2)斜面:一般为45°角斜面,可以增加边缘的密合度、保护边缘薄弱的牙体组织,如无基釉等。常用于嵌体洞型的合面洞缘边缘,嵌体邻面洞型的颊舌轴面和3/4冠邻面轴沟的唇颊轴面的竖斜面。
在石膏模型上制作后堤区时,最宽处的宽度为
【答案】:C 在修整好的上颌模型上,用铅笔画出两侧翼上颌切迹和腭小凹后2mm的连线。用雕刻刀沿着连线刻一深1~5mm的沟,再沿此沟向前逐渐变浅呈楔形刮除石膏,最宽处约5mm,形成弓形后堤区。
上颌后堤区的宽度为2-12mm。上颌后堤区作为口腔软组织的支撑点,可有效防止软组织塌陷,保持口腔的形态和功能。上颌后堤区通过与上颌窦的相互连通,帮助维持口腔内压力的平衡,保证牙齿的稳定和舒适度。
一患者缺失,三臂卡,、间隙卡环,初戴一周后,诉义齿游离端压痛,咀嚼不适。口腔检查发现,义齿密合,固位稳定良好,咬合无早接触,基托伸展不影响软组织活动,缺隙区黏膜无明显压痛、红肿或溃疡。
mm,所以A也正确。全口义齿的模型要求边缘厚度为3~5mm,模型最薄处也不能少于10mm,所以B不正确;D和E为模型后堤区的处理内容均正确,故本题选B。
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口腔修复学必背考点
1、可摘局部义齿定义:可摘局部义齿:是指利用口内余留的天然牙、黏膜、牙槽骨作支持,借助义齿的固位体及基托等部件装置取得固位和稳定,用以修复缺损的牙列及相邻的软、硬组织,患者可自行取戴的一种修复体。
2、(1)磺酚、麝香草酚透热法:先查出过敏区,或过敏点,隔离唾液,擦干牙面,用小棉粒沾药物置于过敏处,用烧热的器械头放在棉粒上,使其产热,反复数次,保护好口腔粘膜及牙龈,以免烫伤或药物烧伤粘膜。
3、正确恢复牙体形态与功能 恢复缺损牙轴面形态 意义:(1)保证食物正常排溢及食物对牙龈的生理性***作用。(2) 利于修复体的自洁。(3) 维持颈部龈组织的张力和正常接触关系。恢复不良:(1)突度过小:导致牙龈损伤。
4、口腔执业医师考试《口腔修复学》应试题及答案 应试题一: B1型题: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,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、B、C、D、E五个备选答案。
磨牙修复体邻面接触点的位置应恢复在哪里
磨牙修复体邻面接触点的位置应恢复在1/3偏舌侧。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,上颌第一前磨牙近中邻面呈四边形,近中颈部凹陷,有近中沟。接触区:近中在靠近抬缘偏颊侧。远中在距缘稍远也偏颊侧。
后磨牙修复体邻面接触点的位置应恢复在三分之一处。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,后磨牙修复体邻面接触点的位置应恢复在在三分之一处,牙与牙在邻面互相接触的区域称接触区或邻接处,磨损的位置在三分之一处。
【答案】:D前牙接触区靠近切缘;后牙接触区近中靠近缘,远中在缘稍下;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邻面接触区多在邻面颊1/3与中1/3交界处;第一磨牙远中与第二磨牙的接触区多在邻面的中1/3处。C与D矛盾,故选D。
【答案】:B 天然牙中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的接触区多在邻面颊1/3与中1/3交界处,冠修复时应恢复这样的接触。
邻面接触区的正确位置可能因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,但以下原则通常适用: 接触位置:邻面接触区应该处于两个物体接触面的重叠部分。具体来说,它位于两个物体表面之间,使其能够实现恰当的接触,并有效地传递力和负荷。
口腔助理医师辅导:无牙颌的分区
无牙颌的功能分区有主承托区,副承托区,缓冲区,边缘封闭区和后垫区。
内容目录 全部牙缺失以后,牙槽突边缘吸收而成牙嵴,此时的颌,称为无牙颌。1 无牙颌的解剖 无牙颌的分区 根据无牙颌各部分的解剖特点,以及对全口义齿的功能作用,可分为以下几区(图A、B)。
缓冲区主要是指无牙颌上的上颌隆突、颧突、上颌结节的颊侧、切牙乳突、下颌隆突、下颌舌骨嵴以及牙槽嵴上的骨尖、骨棱等部位。该部位上面覆盖很薄的黏膜,不能承受咀嚼压力。
(一)无牙颌的分区 主承托区:垂直于牙合力受力方向的区域:包括后牙区牙槽嵴顶、腭穹隆区、颊棚区。此区域承担咀嚼压力,抵抗义齿基托的碰撞而不致造成组织创伤。
无牙颌分区包括主承托区、副承托区、边缘封闭区、缓冲区。缓冲区有上颌隆突、颧突、上颌结节的颊侧、切牙***、下颌隆突、下颌舌骨峪、牙槽嵴上的骨尖。68 义齿表面分为组织面、咬合面、磨光面。
口腔修复后提区宽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口腔修复隙卡、口腔修复后提区宽度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。